大家都有受傷的經驗,不管怎樣的傷口,都需要妥善處理才能愈合。人生難免會因與人相處時產生的沖突、摩擦,而內心受到傷害,如果那些傷害繼續存在,沒有得到應有的照顧和醫治,日后會有很多后遺癥。我們應如何面對這些傷害、如何心理療傷,才能更有力量重新站起來?
省察過去的傷痕
大家都有受傷的經驗,不管怎樣的傷口,都需要妥善處理才能愈合。人生難免會因與人相處時產生的沖突、摩擦,而內心受到傷害,如果那些傷害繼續存在,沒有得到應有的照顧和醫治,日后會有很多后遺癥。我們應如何面對這些傷害、如何療傷,才能更有力量重新站起來?
首先,我們應當學習不再把手指指向別人,認為都是別人害我們變成今天的境況。心靈醫治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自我省察”,了解自己在成長歷程中曾發生的事,并用現在的眼光去檢視。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使一個人特別憤怒或過度受傷的“情緒過激”反應,通常與小時候的原生家庭有關。
有位住在舊金山的老先生,幾十年前來美國時,就認為這里不是他的家,盡管后來在美國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卻還一直懷念故鄉的水多甜、梨多大、人多好,直到中國內地改革開放,有機會回到老家,才發現家鄉并非想像中那么美好。經歷這些事情后,再回到舊金山,他的心里終于安定下來。
因此,人要學習用現在的、較成熟的、更客觀的立場審視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如果你的父親曾對你很絕情,試著用新的角度來看,你可能會了解原來父親也是不得已的,或是他只不過是不小心講了一句話,對你的傷害卻是那么真實、那么的深。除非你能重新探索,否則很難從中跳脫出來。縱使父親對你的傷害是有意的,心靈探索與醫治也能減輕傷害,幫助你接受別人的缺點,學習設身處地,看到父親那樣做的理由,進而饒恕他。
孩子的承受力不夠,遭遇一些事情時,有時會造成很深的傷害,但我們若能以成人的眼光追溯當時的情況,傷口也就沒那么大了,這也是為什么回顧心理歷程很重要。
原生家庭的三個影響因素
在自我探索過程中,對于原生家庭至少要有下列一些基本的了解。
1.家中排行 每個人在成長中多少都會留下某些印記,就是所謂的“心理按鈕”。對身為“老么”的人而言,在家里他沒有決定權,如要凸顯自己,講話就得特別大聲。一個總是害怕得不到注意而提高聲量的孩子,日后在人際關系上最敏感的,就是別人是否能尊重他的意見。一旦覺得被忽視,就容易情緒過激,造成不必要的沖突。
2.成長背景 一個從小看母親總是用眼淚操縱父親的小孩,長大后當他看見妻子掉眼淚時,立刻大發脾氣,而不是去安慰她,因為那一剎那間,兒時的影像仿佛又重演,他的潛意識里,認定妻子就像母親要控制父親一樣,其實這個妻子很無辜,她只是不小心觸犯了丈夫的心理按鈕。生活中有很多情況是因為我們把過去和現在混淆,以為過去的事情又再度發生了,其實,在你身邊的人只是碰巧觸發了你的心理按鈕。
3.內在誓言 每個人的心理按鈕各不相同,有人怕不公平,有人則怕被冤枉,但也有人行事風格深受“內在誓言”的影響。“內在誓言”也可說是成長經驗中的座右銘,或是一直留在心中的某些理念,成為我們人生的最高指導原則。成長背景無形中灌輸我們很多信念,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斷影響著我們。“內在誓言”有其歷史性的功能,曾在過去人生某個階段中保護我們不致受到太大的傷害。
內在誓言有很多種,例如,“男人都是不可靠的,所以我要存私房錢”,從小歷經逃難或貧困生活,看見父母總是很努力工作,于是學會“人生就是要打拼”,甚至變成“工作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工作”。這樣的人成年后即使生活富裕,也無法讓自己與家人稍微輕松一些,生活多些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