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识焦虑症,是一种焦虑症的异化形式。由于身处的环境瞬息万变,使得许多人对未来无法确定,甚至充满恐惧。这必然会造成心理紧张、急躁,严重的甚至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不断小解或洗手、失眠、厌食等。如果不懂得适时地放松和调节,都会给精神及生理造成伤害。
从日常生活上看,每天连续看电视、听广播的人和每天都泡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的人较容易引发焦虑。从职业来讲,记者、编辑、教师、广告员、信息员、网站管理员、情报人员、监听人员、间谍、声纳员等都是该综合症的高发人群。
知识焦虑症不仅在主观上呈现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过强、对未来莫名的担心、过分警惕等症状,在客观上还有一定的持续性,通常上述反应持续2周以上就可被诊断为知识焦虑症。
如何缓解知识焦虑症
知识焦虑症本身并不可怕,也不用担心它会转变为精神疾病,只要能意识到它起病的原因,并正确对症治疗,还是可以有效缓解的。
首先是认识知识焦虑的客观性。
第二,试着寻找知识焦虑症背后的心理原因,如是否自己太过追求完美、太关注自己、太看重事物的结果、太注重他人评价等。
第三,正视现实的压力。过度焦虑的产生,常常有着一些我们不愿面对的现实压力、心理冲突,如婚姻的矛盾、工作的压力、经济的危机、人际的冲突等,我们要学会正视并及时解决它们,逃避只能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和麻烦。
第四,寻找多途径的愉快来源,我们的愉快来源越多,我们就越不惧怕失落,越少焦虑。生活是多彩的,只要我们愿意,每时每刻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愉快。
第五,每天保证睡眠8小时,每天接受信息的媒体不超过两种。
总是烦躁怎么办:不妨多请教人 别硬碰硬
“烦着呢”、“别惹我”……似乎烦躁已经成了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有人把这种情况形象地称作“习惯性烦躁”。其实,烦躁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偶尔这样,无需太担心;可若天天如此,则难免影响工作效率。
要想摆脱“习惯性烦躁”,最好“一查到底”,对症下药。首先,如果是因为“事”的原因,比如对工作任务没兴趣、能力难以担当等,最好从调整心态入手,把工作当成磨炼和积攒经历的过程,与同事多沟通、多向他人请教,用温暖的友情取代烦躁。其次,如果是因“他人”导致,比如与同事或上司意见不一致、脾气不和等,这种情况最好先让自己“隔离”开,避免硬碰硬,以旁观者的心态分析一下,告诉自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心情也自然冷静下来。最后,如果是“个人”原因导致,比如最近家庭关系紧张、遇到突发事件等,被扰乱心绪,就需要及时提醒自己“工作生活要分开”,找机会与其他朋友聊一聊,听听大家的建议,同时分散一下关注点。
减压放松法
用音乐抚慰身心
把一边吃饭一边配电视的习惯改掉,换成一边吃饭一边听音乐;另外,在家敷脸保养时,放点音乐来听,有不错的美容效果;如果你自己开车,把频道调到音乐电台,比听交通信息更容易放松。
接近自然
带个简便的三明治到公园吃午餐,找个安静的树下看资料或写策划案,为每天经过的树取个名字……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和自然更贴近一些。
阅读
就像谈一场恋爱带着一本书,仿佛就有了一位心灵伴侣。你可以窝在沙发上读,也可以带本书到海边,不必刻意追逐畅销流行,为了让自己有离开压力的感觉,建议你读一些与工作完全无关的书籍,甚至是漫画、食谱或儿童绘本。
和闺蜜约会
女人一旦结了婚,生活圈往往只剩下孩子与老公,建议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好友圈,三不五时和“姊妹淘”一起约个会,分享一下女人的私密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