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之前,先过一道心理测试,听听专家的高见,减少选择失误,的确很有必要。比如,看似简单的求职信、简历,却大有“学问”。写得好的求职信、简历,是一块很重要的敲门砖,可以在你和用人单位未谋面时,给对方一个清晰的印象,让你事半功倍。职业指导专家会告诉你,除了简洁、明了、完整以外,求职信还得根据不同单位、不同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突出个人特长。
许多单位虽然对学历的要求比较严格,但是它们更重视毕业生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如果求职者理想主义色彩浓厚,一味强调自己的高学历,不切实际,不考虑自身的条件与社会环境,片面要求高待遇,一心向往大城市,除此之外,不屑一顾,这无形之中就构成了一个“怪圈”:企业招不到想要的人,毕业生找不到想找的岗位。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就是毕业生就业心态出了问题,对自己发展定位不准、方向不明。与此类似的
实际上,只要简单地与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交谈几句,做个测试,明白自身条件,求职就主动多了。职业指导专家蒋欣认为,求职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敬业与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都是企业所关心的。不同性质的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三资”企业偏重于强调团队精神、协调能力和诚信;民营企业重实干、敬业、忠诚、奉献。另外,企业对不同层次、不同职位员工的要求也有所侧重。
毕业生新的一轮求职大战拉开,有调查显示,近些年,有超七成的求职者曾遭遇过就业歧视。在众多求职者的抱怨声中,这些关于就业歧视的话题也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
职业迷茫期的几个阶段
职业“迷茫症”第一个时期是14-22岁
这个阶段的人承担着学生与求职者的双重角色。主要的疑问是:我是谁?我能做什么?迷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社会经验。
职业“迷茫症”第二个时期是22-28岁
这个阶段的人已进入工作领域,逐渐了解社会,建立了初步的人际关系网。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重新衡量身边的一切,如工作环境、职业种类、待遇等与自己的“职业梦想”是否匹配。主要疑问是:理想与现实不相符,我是否要重新选择?迷茫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单位的现状、提供的机会等不一致。
职业“迷茫症”第三个时期是28-35岁
这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其才能得到了一定的发挥,正为提升或进入其他职业领域打基础。主要的疑问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一直无所成就?迷茫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中的挫折及对目前工作的不满。
职业“迷茫症”第四个时期是35-45岁
这个阶段的人开始重新衡量所从事事业的价值,是容易发生职业生涯危机的阶段。其主要疑问是:接下去的岁月我应该做些什么?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有了丰富人生阅历的他们,对人生的有限与世事的无常有着较深刻的领悟,所以对将来何去何从难以贸然决定。
职业“迷茫症”对策:
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和需求,在职业遇到迷茫时,弄明白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非常重要。这需要冷静的分析和对自己、对形势的客观判断,还要有克服目前暂时困难、争取美好未来的勇气、信心与决心。 没有生活计划
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在脑子里还是写在纸上,时不时的拿出来参考一下。
技能更不上时代
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
不出活儿
做得再辛苦,没有结果是得不到承认的。有效率未必有效果
那些认为电子邮件可以代替其它沟通方式的人往往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和人沟通需要效率,更需要有效果。
认为自己是不可代替的
一旦你开始觉得某项工作离了你没人能做好,你的明星地位离陨落也不远了。 自认为什么都懂
成功的人总会对新鲜事物发生兴趣,而不是摆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
周围的人只对你说好听的
失败者总是希望听到别人说自己有多聪明。成功的人懂得听取反面意见。
霸占别人的功劳
失败者总是恨不得将荣誉全部据为己有,最终将自食其果。
不会提升自己
见功劳就上是一回事,但是不懂得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成果又是另一回事。
缺乏全面看事物的能力
除了自己做得好,还应该经常参考别人的意见,获得多方面的观点,才能有助于进步。
如果你还不想被老板开除,最好不要有下面这些毛病:
对别人的期望熟视无睹。并不是让你唯命是从,但必须在这个团体里树立自己的价值。
干活只为了钱。每天盯着时钟混日子只有毁了自己。
小道消息传播中心。热衷于传闲话的人总会得到应得的下场。
总是误了最后期限。你是团体中的一员,做不好就会拖累大家。
上班不干正事。没完没了打和工作无关的电话、聊天、上网、写blog,你很快就可以回家全职干这些了。
不过反过来说,如果你真的是这样,很可能更应该想想你现在做的是不是你喜欢做的事情,也许换个工作会让你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