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系统——音乐治疗简介: 科学证明,大脑工作时,会产生脑电波。国际脑波学会根据脑波频率分成4个主要类别α、β、θ、δ。在研究还发现,脑电波的频率与人的思维和精神状态有对应关系,其中的α波(8~14HZ)为优势波时,人的意识清醒,但身体却是放松的,它提供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的脑部获得的能量较高,运作就会更加快速、顺畅、敏锐。因此α波是人们学习与思考和放松的最佳脑波状态。 二、音乐治疗系统组成:治疗音乐、治疗放松椅、播放系统及专业催眠器。 1、音乐治疗特点:有效引导和改善脑波的频率、轻松强化大脑机能。 国内外着名治疗音乐大师精心谱写专用音乐,使人百听不厌,达到效用递增,效率共建的治疗效果。 将大自然中与人体能量循环最接近的海浪声和风声、雨声,与治疗用语进行多音轨混声制成完美背景音乐。 专业α波降频,利用不可听见语言进行治疗,就能够在不需专心聆听的轻松状态下,完整的把语句直接输入到潜意识中,成为新的思考习惯,达到极好的治疗效果。 训练盘利用中音可听语言,便于来访者跟随性训练,减少治疗师的大量工作。 2、音乐放松功能椅: 1)人体工学折叠椅,全角度旋转,自带调位锁定,方便自由选择坐、躺、卧等最自然、最放松姿势。 2)国家专利,专业人体工学“内包围式”头颈头枕设计。包括内嵌式45度枕后环绕立体声音响,可卸外套。 3、播放系统: 1)专业CD播放器、国际安全低电压、线控开关。 4、辅助用具:音乐放松治疗系统根据人的心理情绪与音乐和视觉关系,辅助使用催眠器和图像视觉刺激,可帮助使用者缓解紧张的情绪,达到放松减压。 1)催眠专用眼罩:高织棉自由式眼罩,为心理机构专用。 2)催眠器:作为国内独家专利的心理治疗专用催眠器,包括钟摆式和旋转式两种。专家级匠心设计,弧线形外观体现,高级亚克力制作,国际安全电压使用。该系统因良好的视觉疲劳和催眠放松效果,成为音乐治疗重要的部分。 三、音乐治疗系统的治疗音乐组成: 类别 碟名 功效 治疗时间 适应症 良好催眠 催眠训练 睡眠训练 30分钟 长期失眠多梦,起床仍很疲倦,容易作噩梦,经常无精打采者 催眠治疗 睡眠治疗 30分钟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1 上肢肌肉放松训练 30分钟 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者 放松训练2 躯体肌肉放松训练 30分钟 长期在紧张压力下学习、工作的人群 轻松减压 轻松减压 压力放松训练 30分钟 工作压力大,情绪压抑,闷闷不乐者。 积极心态 积极心态 心态引导训练 30分钟 情绪低落,社交恐惧,人际交往不和谐者。 音乐治疗系统——音乐治疗过程是怎么样的 音乐治疗过程是怎么样的?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只有了解了音乐治疗过程才会据此得出正确的治疗方法,那么究竟音乐治疗过程是什么呢?以下是专家给出的专业介绍,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音乐治疗过程: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音乐治疗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治疗过程,在这一过程 中,包括了各种不同方法和流派理论的应用,而不是像有的人误解的那样,以为音乐治疗只是一种简单单一的疗法。音乐治疗也不是随机的、孤立的干预过程,而是 有着包括评估,长、短期治疗的建立,治疗计划的建立与实施和疗效的平价在内的严密的、科学的系统干预过程。 音乐治疗是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 手段,如听、唱、演奏、音乐创作、音乐与其他艺术等等各种活动,而不是只是听听音乐。 上述音乐治疗过程是经过专家检验的,要求大家在了解了音乐治疗过程之后,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求大家在了解了音乐治疗过程之后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用音乐来疗伤 音乐治疗系统——音乐“奇迹” 实际上,从国际案例来看,音乐疗法的功效远不止于此。一个着名的案例是:心脏搭桥手术后感染并陷入三度昏迷的病人,通过13次的音乐治疗,创造了完全恢复的奇迹。 缔造这一奇迹的是国际音乐治疗学大师、美国纽约大学儿童音乐治疗中心主任克莱夫?罗宾斯(Clive Robbins)团队的治疗师。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罗宾斯与他后来的合作者保罗?诺道夫(Paul Nordoff)就已分别开始了针对残障儿童的音乐治疗实践。在合作17年后,他们创立了诺道夫—罗宾斯创造性音乐疗法,成为众所周知的着名音乐治疗方法之一。 诺道夫—罗宾斯的音乐疗法强调即兴创作,即治疗师通过与病人的接触和交流,即兴创作、演奏或歌唱音乐。通常是治疗师与病人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治疗,要求治疗师能够观察到病人最细微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并立即用音乐给予回应。 这一方法几乎不用语言的交流。在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持续治疗后,很多患有自闭症、孤独症、身体残疾造成精神障碍的儿童,都被成功治愈。罗宾斯甚至针对一组患有听力障碍的儿童,通过治疗和逐渐地训练,将他们组成了一支小型乐队。 除了精神病康复期的康复治疗和抑郁、焦虑等神经症的心理治疗外,目前尚无药物可用的儿童孤独症等儿童心理障碍,往往也采用这一疗法。中国音乐学院的张鸿懿教授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患孤独症的孩子中95%对音乐刺激都有所反应;如能坚持适当的治疗,大部分可以康复。 按照门派来分,诺道夫—罗宾斯创造性音乐疗法属于音乐治疗中的主动法,主要是引导病人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此外,音乐治疗的主要技术门类,还包括聆听法即接受式音乐疗法和即兴演奏式音乐疗法。 所谓接受式音乐疗法,即通过聆听特定的音乐以调整人们的身心,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包括音乐处方、聆听讨论、音乐引导想象等具体方法,是最常用的音乐疗法。 这种疗法,目前在美国得到了较大发展。由美国马里兰州精神病研究中的海伦?波尼博士在1970年创立的“引导意象和音乐”(Guided Imagery and Music,简称GIM),就已经进入了音乐治疗的博士课程。 西风东渐 现代音乐治疗最早被引入中国,源于一次临时改题的演讲。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封闭了许久的中央音乐学院非常希望能聆听世界的声音,遂聘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美籍华人音乐家刘邦瑞教授做流行音乐讲座。在演讲开始之前,刘邦瑞告知大家,他的真正专业是音乐治疗,不如就讲讲音乐治疗吧。 于是,这一新兴的学科概念伴随这次临时改题的演讲,就此为人所知。当时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张鸿懿回忆说,那也是她首次听说这门学科。如今,张已经成为了中国音乐治疗的奠基人。 中国心理学界对这一新兴的领域迅速作出了回应。像北京大学心理系,就通过实验做出了音乐与人的情绪关系的研究报告,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学科表示了认同。 1984年,张鸿懿偶然接到福建鹭江出版社的合作邀请,制作了据称中国第一盘曾上过《新闻联播》的胎教音乐,并获得了对音乐治疗研究的资助,从此正式走上音乐治疗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心理学界得以恢复和重建。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正式成立。这时,张鸿懿以音乐治疗专家的身份,成为了协会中惟一有音乐专业背景的成员。 1986年到1988年间,张鸿懿和北京回龙观精神病院合作,进行了题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的音乐疗法”的课题研究。这一课题当时还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与北京的音乐治疗发展几乎同步进行的,是源自长沙医疗系统的另一支音乐治疗队伍。 同在1984年,长沙马王堆疗养院自主编辑音乐给疗养的老干部听,并测量他们免疫功能、血压等生理指标在听音乐后的变化。他们发现,音乐对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作用。马王堆疗养院将此命名为“心理音乐疗法”,并作为一个新兴的项目准备推广。 当时长沙人民医疗器械厂的厂长极具眼光,他将两台当时市面上常见的夏普录音机焊在一起,中间加一个简单的操作板,就构成了一个工作平台,可以实现两边互不干扰地同时播放。器械厂厂长将这一仪器称为“音乐心理治疗仪”,售价定为一万余元。 音乐治疗系统——音乐治疗心脑血管病 听曲观心 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内科医学教授卢恰诺·贝尔纳迪和同事研究发现,音乐能导致“心血管系统发生持续 的、动态的,从一定程度而言可预见的变化”。这一成果22日发表在美国心脏学会期刊《循环》的网络版上。 研究人员挑选24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给他们戴上耳机,连上心电图和监视器,以测量他们的血压、脑动脉流、呼吸和皮下血管收缩等情况。这些受试者年龄在24岁至26岁之间,其中一半是专业歌唱家,另一半未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 研究人员随意播放了5段古典音乐,包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选段、普契尼歌剧《图兰朵》选段、一段出自巴赫的合唱曲目和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的两段歌剧,还有两分钟静音时间。 心随曲动 研究人员发现,乐曲中声音渐强部分令人亢奋,导致实验对象皮下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跳和呼吸加速,而且变化程度与渐强程度呈正比;音乐暂停后,他们的心跳和呼吸减慢,血压降低,有时甚至低于原有水平;而声音渐弱部分则令人放松,心跳减缓。另外,如果乐曲小节长度在10秒钟左右,心血管系统保持原有节奏。 “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持续记录下了音乐的轮廓(渐强还是渐弱),”贝尔纳迪说,“这点在节奏鲜明、快慢转化快的音乐譬如歌剧中,尤其明显。” 先前医学研究发现,音乐节奏会对心跳和血压产生影响。音乐能够减轻压力,增强神经受损者的运动机能,增加人对疼痛的忍耐度等。“我们从目前和先前的研究获知,富于快慢变化的音乐可能更有效,”贝尔纳迪说。 他补充说:“这一研究还表明,不仅情绪造成生理变化,反之也有可能,即生理变化是情绪改变的基础,这就像双向路一样。” 音乐治疗系统——中国音乐治疗发展概况 一、中国音乐治疗学科的形成与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战地医院护士用美国乡村音乐使临床上还明显降低了伤兵“继发性炎症感染率”。1944年,美国的密西根州立大学设立音乐治疗课程训练专业从事音乐治疗的人员。1950年,美国音乐疗法协会(NAMT)成立,这标志着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30年后的中国,应中央音乐学院邀请1980年美国阿利桑那州立大学音乐治疗教授刘邦瑞先生来中国讲学,首次将音乐治疗学介绍到了我国。 现代音乐治疗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从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招收第一届音乐治疗专业学生开始,我国音乐治疗高等教育发展至今不过21年的历史。其中1991-1999中断了8年。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在北京成立为标志中国音乐治疗学科建立。21998 年,中央音乐学院设立音乐治疗学硕士培养方向,次年开设招收音乐治疗硕士。2003年招收本科。此后的四川、江西、山西、上海、辽宁等地先后建立音乐治疗专业本科教育。1999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设立音乐治疗硕士培养方向,2010年将有高校招收我国自己培养的音乐治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这是标志中国音乐治疗教育学科体系完全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欧洲音乐治疗专家斯·萨地认为:音乐治疗,即用音乐对于疾病的医治、缓解或刺激。美国音乐治疗家Bruscia K.认为:音乐治疗是一种系统化地介入过程,音乐治疗师运用种种医疗经验及在其间发展出来的各种关系,作为改变的动力,来帮助病人获得健康。3我国学者普遍认同音乐治疗学的定义为:音乐治疗学是研究音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 综观当代国内外音乐治疗学的学科目标、应用对象、操作方法以及发展趋势来看,该学科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心理学的学科领域,形成了涉及面更加广阔的独立学科。西方音乐治疗学的概念和实践包括三个不同的方式,即:临床方式、娱乐方式、教育方式;不少科学研究成果也证明了音乐疗法不仅具有心理效应,也具有明显的生理作用,如音乐胎教;而音乐治疗的方式中,音乐电疗、音乐与针灸的结合、音乐气功疗法等等,都说明音乐治疗学的学科面已经超脱心理学的应用范畴,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学科外延。音乐治疗学学科开展模式,在西方一般分为临床、娱乐与教育方式的三大模块开展。 二、中国音乐治疗作品创作 我国音乐家与医学家合作,出版了《易经五行疗效音乐系列》、《现代心身疾病疗效音乐系列》、《胎教音乐系列》、《美容音乐系列》、《睡眠音乐系列》、《现代催眠疗法系列》、《气功音乐系列》、《黄帝内经四时养生音乐系列》以及与健康有关的风水音乐、情商音乐、儿童音乐等,达100多种。全球发行量多达数百万张。上述出版物根据导致疾病的不同社会环境、心理矛盾,以及发病后的不同状态,创制了各种切合病情的“音乐处方”,并通过临床验证,受到了医学界的肯定和广大病者的欢迎。 音乐治疗系统——神经音乐治疗 1.1 音乐与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中,音乐的概念取其广义[2],即:经过组织,具备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要素的音响片断。组织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活动,它可以在知觉的层面上发生,也可以通过思维到行动的过程再创;经过组织的音响具备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特征,但并不局限于这些特征,人类创造的音律、和声、乐器、音响设备以及表达方式,赋予了组织起来的声响以至善至美的审美特性。后者,正是狭义的音乐定义:由专门的音响组织活动产生的音响活动方式和产品。 根据英国音乐治疗协会提供的资料[3],音乐治疗被定义为:一种人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运用音乐及其所具备的一切特性—生理的、情感的、心理的、社会的、审美的、精神的方面,帮助患者改善、恢复、维护健康。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需求通过音乐要素直接表达出来;在另一些情况下,则通过医患或团体成员间的人际关系表达出来。所运用的音乐可以由治疗师或患者特意创作,也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现存乐曲中选取。 从上述定义中不难看出:①音乐于人的功能意义是多方面的(生理的、情感的、心理的、社会的、审美的、精神的,对健康的改善、恢复、维护);②强调音乐达到治疗目的的基本途径仍然是经由沟通达到积极人际关系的构建,这与心理治疗在本质上是相通的;③治疗过程中,音乐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个体的或团体的[4],聆听的或自创的,单纯音乐的或结合语言以及其他相应活动方式的;④音乐治疗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接受性音乐治疗(以聆听为主)与表达性音乐治疗(以参与自创为主);⑤欧洲的、英国式的音乐治疗更注重表达性和参与性。 1.2 接受型音乐治疗与表达性音乐治疗 接受性音乐治疗运用范围较为广泛。随着录音技术乃至当代数码音响技术的成熟,获取现存的音乐听觉产品已经演变为时尚。但是,用于接受性音乐治疗的音乐听觉产品,必须根据诊断,适应患者的心理问题和文化背景,以选择合适的乐曲,以及聆听的方式。具体的接受性音乐治疗技术有:音乐放松、音乐意象与形象化技术、音乐拼贴、歌词讨论与分析、音乐怀旧与生活经历回顾、音响治疗、音乐律动技术、以及其他音乐审美聆听方法。 表达性音乐治疗涉及音乐感受的外化,或者运用音乐演奏或伴随方式(舞之、蹈之、游戏,等等)来表现,以达到沟通目的一系列策略与技术。表达性音乐治疗可以分为再创型和创造(即兴)型两种基本类型。结构化再创型音乐治疗指采用现存的乐曲进行演唱或演奏的音乐治疗活动,对现存乐曲进行表现的时候,可以根据治疗需要进行表达式再创造;半结构化再创型音乐治疗则可以根据治疗需要,在演唱或演奏过程中对现存乐曲进行随意变化和发展;一些音乐治疗学者把音乐技能学习活动也归入再创型音乐治疗。创造(即兴)型音乐治疗则尽可能摆脱现存乐曲,根据治疗的需要,鼓励患者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完全随意地、即兴式地通过歌唱和操弄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此时此地的内心境遇。并且,通过音乐表达与他人进行符号性音乐沟通,在表达中调整、实现主题改变,达到身心在活动中的协调。欧洲的音乐治疗专家主张在表达型音乐治疗中,治疗师应该尽量采用纯粹音乐材料,尽量避免言语符号的运用。 1.3 音乐治疗功能类型的新领域:神经音乐治疗 近年来,“神经音乐治疗(Neurological Music Therapy)”这个综合性音乐治疗概念频频出现。顾名思义,神经音乐疗法就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状况为基本目标的音乐疗法。神经音乐治疗运用大脑皮质可塑性模式与脑部功能联结功能(functional connection)原理,采用音乐的节奏模式、声音模式等速度、时间特性,整合接受型音乐治疗、表达性音乐治疗与其他行之有效的音乐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排除精神障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