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心理——女人必须学会包容男人4件事 过去的情感经历 每个男人的过去都是一本珍藏得很好的心灵日记,也许偶尔拿出来翻翻,但绝对不会轻易拿出来与人分享;尤其是那段关于女人的章节。但几乎所有的男人都有着复杂而沧桑的感情经历。在男人圈里,炫耀自己身边曾经有过的女人如何如何优秀,如何如何美丽,也是男人证明自己的特殊方式;但面对现在的女人,他们绝对不会轻易提起,因为过去的即便是再铭心刻骨也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更何况,即便是素质涵养再高的女人也难免不会为以前的事情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遇到个“醋坛子”岂不是自找苦吃。 每个人都会对身边那个最爱的人的过去产生好奇,想拥有爱人的全部,那是一种本能,爱的本能。可是一旦知道了,除了疼,还会留下什么爱需要真诚相待,但也需要有秘密。所谓秘密,就是给爱一个空间,让爱情自由自在的呼吸,保持爱情的新鲜与神秘。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想对他说的时候,却被他阻止了,他轻轻地按住我的唇说,什么都别说,每个人都会有过去,没有过去就构不成现在,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随意践踏别人的心灵绿地。倾听男人心:爱我就不要追问我的过去。 男人的虚荣心 男人都是玩家,如果一个男人喜欢飙车,又是足球场上的中锋,在女人面前的魅力会顿时大增。所以男人们总得会几样真本事,最差也得将其中的一样玩得有模有样的,这样才不至于在女人面前丢脸。所以就有了为教女朋友打网球,自己先偷偷摸摸苦练的男人。房子是带不走的,于是就有了倾其所有买香车招摇撞骗的男人,实在不行借一辆或租一天也能满足他们不少的虚荣心。 中学时代莫伯桑的《项链》,那个爱慕虚荣的公务员的妻子,为了一串项链付出了十年的苦役。那时以为虚荣是女人的专利。成长后才知道,其实男人比女人更爱慕虚荣。女人的虚荣是表面的,一串项链就可以让女人的虚荣心得到满足,男人的虚荣心是骨子里的。 男人的性焦虑 一种说法认为,男人每6分钟就会产生一次性幻想,只有在他正忙着那事儿时才不会再想到它。在对每6分钟想一回连续想了6天之后,男人就开始需要为此做点什么了,但男人对性的焦虑没几个女人会知道。许多男人在他们还没有机会让阴茎一试锋芒以前,都曾在心里嘀咕过这玩意儿一旦勃起究竟能有多大他们不断地宽慰自己说尺寸的大小不是关键——“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你如何使用它”。但事实上,大小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除此以外,男人害怕床上功夫比他花哨的女人,这种比试会让他害怕,当然男人不行的时候,最怕女人说:“你有病呵”至于什么前列腺炎、阳萎、早泄、掉发、失眠、肾亏、心悸、痔疮等,都是男人所不敢面对的恶名。 在现在的生活中,男人特别是中年的男人肾虚好象是很普遍的事。女人的眼泪是金,当一个女人诉说自己的另一半不行时,人们都会是很同情的。与之相对照的,男人不行那似乎犯下了不可宽恕之罪,得到的不是什么同情,是同类的不屑也是异性眼中的怪物。 男人的儿童心理 女人心目中理想的高仓健式的硬汉形象让男人学会了有泪不轻弹,所以男人从小就养成了否定自己情感的习惯——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流露太多的儿女情长是软弱的表现。如果有日本人遇到生意失败或是澳大利亚内阁解散而哭鼻子之类的事情发生,那一定是立刻见报的头条消息。知道吗因此男人患忧郁症的人数比女人多,自杀率更是高过女人。 每个男人或多或少都有恋母情结,尤其体现在那些小时候缺乏母爱的男人身上,他们常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依偎在心爱女人怀里,当然这种情结不会到处泛滥,他面前的女人一定是他最爱最值得信赖的女人,因为只有在他心爱的女人面前,他才会觉得是安全的。 男人也撒娇,新鲜吗其实这已经是生活中经常上演的“剧目”,只是男人们顾及自己“强者”的面子不愿公开罢了。可既然女人可以是强者,男人为什么不可以是“弱者”这个社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包容了,何必厚此薄彼呢让男人一直绷着充当坚强的化身,多累呀。即使他们自己能扛,难道你就不心疼吗 男人是容易把握的,无论有多少假象,只要你爱他,就能从他背后那个无限的隐密世界找到他的法门。 合肥心理——强迫性思维 也许你正遭受这样的痛苦,自己的大脑总是反复想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你明明知道不应该想,或者想不出结果,自己也想停下来不想,但是自己的思想却不受自己的支配,停不下来了. 早上起床的时候会想,上课学习的时候会想,工作做家务的时候会想,睡觉前会想,甚至梦中还要想,一天到晚不管什么时候都在想,都无法停止这些让你痛苦,让你累的思想. 你想出去旅游来放松自己.在旅途中,你的朋友们都玩得开心尽兴,但是你却满脑子的还是那些想法.无法把美丽风光收入眼底,更不能够感悟山水的灵性.你会问:我是怎么了? 这就是强迫思维.----让你痛苦的思维,你不想要的思维,你想停却无法停下来的思维. 强迫思维是强迫症的一个重要症状. 强迫思维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脑神经化学递质—五羟色胺再代谢紊乱,还有个人的偏执性格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强迫思维有许多的类型: 1.强迫性穷思竭虑:无法停止反复思想没有意义的事情. 2.强迫性怀疑:对已经关闭牢固的门锁,总怀疑没有锁好,对已经反复洗涤的手怀疑还有细菌,对已经告诉他人的话总怀疑没有清楚地告诉对方. 3.强迫性比较: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长处比较,总拿自己与明星比较. 4.强迫性自责:自己拥有不错的工作和学历,工作业绩也优秀,但是却总责备自己无能,为一点小的错误而责备自己一无是处. 5.强迫性自罪:因为自己的一点缺点而说自己是坏人,自己是罪人,自己也知道这样评价自己不合理,但是无法停止. 合肥心理——论个体爱情发展之路 个体的此一爱情策略,让个体消极无为于爱情。但是,由于本能的对亲密(attatchment,或称为依恋)的需求,个体不可能不在等待爱情降临于自己身上之时充满了幻想。不成熟的思春期少男少女们,经常就是此一策略的集中人群。在这些人中,特别是女性的未成年者,常常耽于想象出现一个白马王子,风度翩翩来向自己求爱,单膝跪地,献上娇艳的红玫瑰,而自己则是穿着水晶鞋的舞者,高傲地接受着对方的乞求,赐予对方永远不变的美丽的爱。童话中的种种描写,对她们特别具有吸引力。在这种爱情观的背后,或许蕴藏着某种侥幸心理,而她们的自我中心思维决定了侥幸心理是如何演绎为让她沉迷甚至沉醉不己的白日梦的。 有些幼小的男童,很容易把自己幻想的对象定位为和自己母亲一模一样的女性。更小的时候,甚至无法分辨自己的母亲与其它异性之间的差异,直接宣称自己将来要娶母亲为妻者,也相当地普遍。 这样的爱情观,是被动的,是待价而沽的,是需要他人来发现的,来给予的。这种爱情观基本上是本能的,自动化的水平,完全未能有反思、感悟的状态。 遭遇 解逅相遇,一见钟情,这是年纪稍长的未成年孩子们的爱情幻想。这种幻想,可以一直持续到成年期,甚至偶尔在中年人群也可以见到。 相比于等待的策略,遭遇策略则显示了一定的主动性。毕竟,自己在遭遇他者时,是在运动着的。但是,这种运动着的状态,并不指向对亲密关系本身的切实努力,而只是在地理或空间位置上的个人运动。而外在于自我的亲密对象,则永远在心理上是与自我相疏离的。两者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内在联结,关系本身显得相当神奇而脆弱。这样的爱情策略,同样沾有不少白日梦的性质,它是被动存在的,并不是通过主观的有意识的个人努力来达成的。 渴求一劳永逸,渴望被人欣赏,被人爱,进而成为一个骄傲的公主、王子,也仍是这种爱情的主色调。 在等待策略中,个体只要动动心思则可;而在遭遇策略下,个人不只是动点心思,还要动动腿脚、动动眼睛(“一见钟情”之“见”)了。 抱持这种爱情观的人,喜欢读言情小说,比如琼瑶作品。这种爱情观,相信爱情是命运决定的,因而是没有道理可说的。这种爱情观,也是理想化的,自我欺骗性质的。而消极的方面,与等待策略无异。 以上的爱情观,大体上是比较幼稚的。其特点是非理性的。 寻找并挑选 寻找并挑选,显然,“寻找”之“找”和“挑选”之“挑”,都已经意味着“亲自”或“亲手”操作了。这已经是一定程度的主动性的表现。然而此一策略,也很可能意味着某种“关系(互动)视野”的缺乏,而有嫌将潜在的爱人“客体化”了。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的一个镜头,——若干可能的“秋香”排成一队,叫唐伯虎来从中挑选一个,生动地反映了此一爱情观。 所谓将爱人“客体化”,就是把爱的(潜在)对象,当成是自己的观察、分析、研究对象,从自己主观的立场看这个对象是否对自己有利或适合,决定自己要不要这个对象。因而这种爱情观暗含相当的功利性,是一种势利观念的表达。而且这种爱情观,显然是把对方客体化的同时,也把对方物化了,异化了。把对方当成是一个根本无法主宰自我的某种被动存在,任由自己来操纵,来支配。在封建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卑微而低下,因而常常扮演一个被挑选的对象,听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把个人的爱情婚姻命运交给另一个人,另一个自己根本不了解,根本无法尝试接近的人,甚至完全陌生的人。因而,寻找并挑选的策略,只能产生某种表面匹配,实质充斥了不平等的婚姻关系,爱情,已经变成了一种奢望。 许多现代社会中的男人,只要是其观念发展水平仍停留于门当户对、金童玉女、郎才女貌等心理状态,也难免要上这种策略的套。男性为了自己的挑选的权力,一般而言,总是要通过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使自己变得有钱有势等方式,来叫自己的外表形象、外部资源状况变得更为优越,对异性、对他人来说更象是一个“可靠的主儿”,增加自己的“魅力”。过去,把郎才女貌当成是绝配,就是这种寻找并挑选策略的社会性后果。 这种爱情观,在那些并不注重个人精神生活质量的个体身上,已经是一个发展的极限了。而它,却不免有媚俗的嫌疑。 培育并经营 这种爱情策略,其实已经把关系视野放到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来考量了。“培育”意味着爱情是可以由少到多,由初识、吸引、相处等原始状态开始的。而“经营”,意味着培育之后,还需要持续投入精力,把爱情的发展过程,当成是一种类似于事业发展的过程,需要在收获之前进行大量的“田间作业”,以使得这个爱情发展过程更有主动投情的意趣。大量的浪漫爱情故事,其实反映的,就是这样的主动投情并在关系中得到对方各种各样不同的反馈的过程。 在这样的爱情观下,心心相印就成了目标。它是讲究过程的,而不完全指向结果(如结婚/占有/“永远的幸福生活”诸如此类的想法)。培育之,经营之,这样的爱情观,已经是比较文明的,是爱情发展的较高阶段。拥有此类理念的人,个人人格的成熟性,反映为对关系中互动感受的重视,以及个人在关系发展中的责任意识的明晰。爱情对这种策略的拥有者,已经不只是一个“猎获”的过程,也不只是一个“寄托”的过程。他们更重视当下的感受,重视动态的互动过程,而不会被某种流俗的结果预期所左右。相应地,个体在这种亲密关系经营中会更为注重对方的感受,能够更为及时地调整个人的行动与心态,以顾全关系的整体性,顾全关系发展的当时的外部环境条件以及双方内部的心理条件,能够体验到爱情的浪漫的同时,体验到爱情中的某种高级情感,如道德感,悲剧感,共鸣感。 这个阶段的爱情观,已经相当成熟;但其中可能还是缺乏某种灵活性、优雅性、艺术性的缺陷。或许这样的爱情,特点是辛苦多,快乐少了点,因而虽有崇高感却容易缺乏幽默感。 创造 这一策略,是爱情发展的极致。这种策略认为,爱情可以“无中生有”,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对方的某种“优秀”或“可爱”,才去爱。创造的爱情观,充满了变化,充满了主观能动性。创造,意味着爱情是可以凭借个人的意愿、意志主动培育出来,而爱情的种子,却在自己的内心之中。“爱的意念”,似乎决定了爱情是可以相当程度地摆脱外部条件而独立存在的。 和谐,关系中的适配性,是这种爱情观下的关系目标。它已经摒弃了占有、嫉妒、怨恨等情感,而顶多会在遭受挫折时感到悲伤、无奈或遗憾,这类负面的感受,并不含有强烈的敌意,因而并不存在极大的破坏性。拥有此种爱情观的个体,心态趋于平和,能够看淡许多事物,接受所有的可能性,坦然从容甚至洒脱超脱地对待爱情命运。与此同时,这种人生还把自己的爱情建立在信念之上。“有爱的生活,可以锦上添花;无爱的生活,也不妨是一匹良锦。”“爱在爱者心中,而不是在被爱者身上。” 创造的爱情观,把爱情生活哲学化了,诗化了,充满了非功利的审美情调,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创造与爱情的联合,使得人生更有意义感,更能激发起当事人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热爱。 创造者,会在爱情中以一种充满了好奇、憧憬、灵感、空杯心态去发现,去构想,去投情,去体验。创造,使得爱情显出它的空灵性,显出它的无限性与发展性。在这样的爱中,爱与艺术就已经是一体了,趋近了天人合一的状态。 只有充分经历了情感,只有到了个人的情感、理智两者相当和谐的程度,只有个人的内在自我已经清明有加,不再为纷繁的世象所迷惑,只有个人的人格整合基本完成,个体在爱情中的创造性,才有可能得以萌芽、发挥和起到为真正的爱情之酝酿所作的胚胎作用。 对于那些富有创造性的个体,爱情之路是没有尽头的;他们不会害怕挫折与丧失,他们能够从轻度的受伤经历中很快得以复原,能够永不绝望地面对人生。这样的爱情观下,个体更多地把自己的目光聚焦于爱情中的亮丽面,而不会被它的阴暗面所淹没,或吞噬。他们充满了感激之心,欣赏着自己的爱情,欣赏着爱人,欣赏着爱人所欣赏的。他们主张爱者是与恨相绝缘的;对他们来说,从来不存在什么“失恋”。哪怕是最终劳燕分飞,他们也觉得仍是可以接受的,并泰然处之。 通常,创造者的爱情人生,总是成双成对出现的;这种组合使得这样的爱情充满了生机,而不那么容易让人厌倦。有着内在生命力的爱情,必是那种创造着的爱情,运动中的爱情,无所依附无所归属,开放而流浪的爱情,以及无所畏惧无所哀伤,坦荡而磊落的爱情。 往往是一个爱情的大智者,才有可能抵达这种境界,爱情的极美境界。 以上我大体描述了个体的爱情发展之路,从等待、遭遇、寻找并挑选、培育并经营,一直到创造,风光旖旎。而我们中的许多人,发展的水平很有可能只是停留于原始的几个状态:等待的、遭遇的、寻找并挑选的。抱持这些观念的人,往往把婚姻当成了爱情的坟墓,一点也不奇怪。而在发展水平相当高的培育、经营、创造之爱情阶段,已经能够把爱情与婚姻相对独立起来,而且,不再“生活在过去(的记忆)或未来(的向往)”中,而是紧紧抓住此时此地的感受,抓住爱中的互动来主动投入情感,用心努力。 合肥心理——心理咨询的感想 众所周知现代的心理学是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所创,他的理论创立了现代的心理学,弗洛伊德是伟大的,尽管后人对他的评价时至今日还在争议,但在心理学界都公认弗洛伊德是现代心理学的鼻祖。 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理论运用到心理学上并把它系统化,这是心理学的革新。也是心理学真正从哲学上脱离出来的里程碑。他强调人的潜意识,在他的早期理论里人类的一切行动来自于潜意识里的利比多(性能量),这一点在当时就受到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的极力反对,也是他们师徒间分道扬镳的根源。弗洛伊德本人在晚年的着作里对利比多的概念也扩大了:指人性的一切能量。 时至今日对弗洛伊德理论的争议也在于此,有些人把他崇拜的五体投地,有些人把他当做有毒害的幽灵。但有一点,在专业的心理学界没有人不研究他的理论,可完全依附他的理论时代早已过去。 现代的心理咨询业完全运用弗洛伊德理论的很少,即便是对弗氏理论研究很深的人,在实际咨询里也更注重现实的生活。脱离现实生活空谈利比多,我想对当事人的帮助不大。 合肥心理——“自恋性”心理防御机制 “自恋”心理防御机制发生在婴儿期,是婴儿最好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最初阶段利必多是指向自己的,这种婴儿的“自恋”只照顾自己,爱恋自己,还不会关心他人,故将该机制称为“自恋性心理防御机制”。最初的婴儿完全生活在“自我世界里”,他们无法辨认自我和外界的区分。当一名成年人还运用“自恋机制”来进行自我心理防御,这是很危险的防御机制。在成年人中精神病患者常使用这一心理防御机制,所以也称为“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1,否认 是最原始而最简单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把某些痛苦,难堪的事实或经历完全否认,当它根本没有发生,以减轻心理压力和痛苦。这种否认作用在日常生活和临床上经常能见到。如拒绝承认已发生在自己生上的悲剧,已患癌症的病人拒绝承认得癌症的事实,这些都是否认机制的表现。如当一个人看到非常残忍的事故时,用手把脸捂上,否认这件事的存在。成年人忽然听到一件不幸的消息,常常首先认为“这不是真的”。暂时的否认可让当事人突如其来的心理悲痛。但对已发生的事是长期否认(如对亲人死亡的事实,长时间不承认这一事实)就是病态的心理防御机制了。 2,歪曲 是对外界的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要求。也是无视外界事实,属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御机制。以歪曲作用而呈现的精神现象,以妄想和幻觉最为常见。 3,外投射 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客观事实或别人的想法也如此。认为我们是这样想的,大约别人也是这样想的。这种外投射作用是产生妄想的基本机制,是常见的妄想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能见到有些人责备,批评别人的缺点和不良作风,认为不能容忍,但丝毫不能觉察到他自己偏偏就有这种缺点和作风,而且缺乏自知自明。正常人的这中外投射虽然保卫自己的内心安宁不受良心谴责,但影响对事物的正常观察。病态的外投射见于精神病患者。例如有嫉妒妄想的患者说配偶和别人有奸情,是因为自己先有了对配偶不忠的念头,这很像“贼喊贼”的俗语。有些人有害人的冲动,经过外投射机制,便坚信别人害他。当然这些本人是意识不到的,也不承认的。 自恋性防御机制是最原始的,无视现实而以自己希望的心理防御机制。它的特点就是自己和外界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了。他们的一切想法和推测都离不开“我”这一主体上的遐想。他们的眼里外在的一切事物都指向自己,也常常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外界并坚信这是真的。他们似乎很难用“客观”和“公道”的冷静态度去看外界。他们是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茫然所错的人。 合肥心理——自我心理疗法 无条件接纳真实我。 真实我是一个安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他基本上处在人的潜意识层,我们平时难以觉察。我们的内心深处沉淀着恐惧、内疚、悔恨、自责和绝望,形成一种控制自我的巨大力量,左右着我们的选择。强迫症的症状在自我看来毫无意义、毫无必要,甚至荒唐可笑,但在真实我看来是绝对有意义和有必要的,所以,强迫性的重复搞得患者莫名其妙、苦恼不堪。 真实我就是你心灵深处的孩子啊!这个孩子到了青春期,对你的逆反开始了,因为你一直都不尊重他,不关心他,处处对他指手画脚,压制并剥夺他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且对他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给他施加了过大的压力。于是,他专门跟你唱反调,有时他明知你是对的,但他就是不按你说的去做,却不断地去做在你看来毫无意义、没有必要的一些事情。你给他讲道理根本没用,于是,你对他大发雷霆,骂他没有出息,不给父母争气。可是,你越生气他就越来劲儿!你有所不知,孩子有孩子的逻辑,在这种情况下,他跟你争的根本不是谁对谁错,而是独立的人格尊严! 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对待患者的呢?不管你是什么人,即使你是罪犯,即使你是不良少年,即使你是集吃喝嫖赌抽于一身的社会混混,在咨询师眼里,你只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咨客。他对你是无条件的接纳,他不会给你做思想政治工作,他不会训导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他的任务是解决你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使你获得一种责任意识和选择能力。这样,你会感到温暖,感到被理解和尊重,你会倾诉你的苦恼,于是咨询师将发现你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症结,并帮你解决掉。阻碍你情感和思维流动的淤积一旦被清除,你的真实我将开始成长。 现在,你就是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无条件接纳你的真实我。记住了:一切令你感到不满意的思维和行为(包括症状),都是你真实我的选择!朋友们,这一点的确是我从亲身经历中得到的感悟,或发现。 2、化解潜意识的“怕”,陪伴真实我度过“危险期”,逐渐成长,一直到与现实我融为一体,从而获得自我一致性和同一性。 无条件接纳后,对诸多令你不满的真实我身上的缺点和弱点,你就不需要掩饰和伪装了,你要勇敢地解除防御、开放自我,这样你将有可能发现导致症状的症结所在。 在夜深人静时,闭上眼睛,深呼吸,由身体放松到意识放松,此时有可能发现一些平时难以察觉的东西,也许正是阻碍你成长的障碍。譬如,沉淀在心底的恐惧,郁积在心头的怨恨,啃噬心灵的内疚等等。然后,运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将这些恐惧、怨恨、内疚一一化解和释怀,从而获得领悟。要赶紧把心得记录下来啊!在这里,佛家的智慧对我们有极大帮助,因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啊,没有什么能留得住,让这些负性情绪折磨自己的心灵,真真是无明之致,划不来! 强迫者往往对一些小事耿耿于怀,思前顾后,事前忧虑,事后后悔,这种注意力的分配不当,影响了我们对大事、重要的事的关注和能力的发挥,于是又后悔自己这么做,又考虑以后应该怎么做,这叫悔恨着刚才的悔恨,忧虑着刚才的忧虑!在这两种情绪的纠缠下,对前途悲观失望。悔恨和忧虑,归根到底还是怕呀! 强迫者凡事好往坏处想,不停地想象和预测可能发生的不利结果,他又不愿意这么无休止地想下去,可一旦想开头,就陷进去了,不能自拔。我的经验是,与其如此,倒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想到最坏的结局——死亡!谁都有一死啊,世道公平。一个人假如连死都不怕了,就会勇往直前,世间的成败得失、恩恩怨怨也就没有什么了,更何况那些鸡毛蒜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