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和创伤治疗系列培训》
此课程分为两阶段,可连续上课也可独立上课
10月1-3日和11月11-13日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严重自然灾害,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的发生,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引起了社会对心理创伤的广泛关注。
在重大灾难发生的时候,持续工作在一线的警务、卫生医疗等人员的心理健康也同样不能忽视,高应激状态会让心灵负重,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成为重中之重!面对高校等危机事件如何开展干预工作?更加需要科学有效的方式!
2013年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在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应,对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兼职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帮助从业人员认识、了解创伤,提高危机干预技能并开展专业的创伤治疗是本培训项目的主要目标。
【课程简介】
作为心理咨询师,您肯定已经发现,几乎所以的来访者都是带着不同的“创伤”进入治疗室,对来访者进行“创伤”治疗是您频繁遇到又无法回避的重要任务。如来访者经历遭受遗弃、忽视、暴力侵犯、监禁、折磨、持久被虐待,空难、交通事故或战争等天灾人祸,常常会留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也就是说,只要任何对当事人具有心理伤害性质的情景和事件(甚至是想象的)都可能给当事人带来心理创伤。
在精神分析的视角下,人总是在不断的体验丧失与分离,每个人都是在创伤中前行,如何来理解创伤,成为心理咨询中极其重要的工作!对创伤易感人群,如儿童、妇女、老人的保护提高到心理创伤的层面来理解,父母如何更恰当地与孩子沟通、老师如何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在一线工作的干警如何面对持续的应激状态,这成为一个现实而严肃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这一“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如何在长期接触充满着对抗与冲突的治疗关系,使得自己总能够保持分析性的工作状态?创伤心理学便是治疗师自我保护的盾牌。
课程从评估、鉴别创伤类型,到动力学的视角下理解创伤的原理,层层递进到实操练习,案例讨论,一个系统的学习创伤治疗的理论与实操的工作坊。
【名师简介】

王琳丽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接受十年以上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专业训练及督导。2004年完成国内首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培训;国家863计划-PTSD调查及治疗项目治疗师;多次前往灾区持续从事创伤心理治疗工作。
2002年起从事精神动力学取向的临床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工作;临床个案工作10000小时以上,与近千个来访家庭一起工作,有多年带领青少年团体工作的丰富经验。
2008年起多次在武汉、合肥、云南(大理、楚雄)深圳、广州、青岛、重庆、北京、盘锦、兰州、北海、南昌、上海、新疆、淄博等地开办家庭治疗工作坊、父母学堂工作坊、危机干预与创伤治疗工作坊,王老师独有的精神动力学视角理解家庭,理解创伤,体验式教学、风趣诙谐的话语、敏锐的思维一直深受学员喜欢。
【课程形式】理论讲座+实操体验
【适用人群】
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工作人员;司法系统心理矫治工作者等。
【课程内容及安排】
|
10月1日 |
10月2日 |
10月3日 |
上午 |
1、创伤心理概念
2、创伤心理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3、心理创伤的分类
4、心理创伤的应激反应
5、心理创伤的治疗原理 |
危机干预原则
咨询师自我保护原则 |
创伤的分类及评估
创伤的共病:抑郁、焦虑、人格障碍、躯体形式障碍…… |
下午 |
动力学视角下对创伤的理解 |
急性干预与创伤心理的评估工作 |
案例讨论 |
|
11月11日 |
11月12日 |
11月13日 |
上午 |
如何建构治疗情景 |
评估访谈、稳定化练习 |
EMDR练习 |
下午 |
评估访谈 |
稳定化练习 |
案例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