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面对孩子成长的时候要注意采用正确的育儿方法,只有方法正确,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诚心的接受自己的这些教育的方法,从而让孩子从小就在正确的心理引导下长大,成为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
1.心理超限效应
心理超限效可以用作家马克·吐温的例子来做说明。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在教育中,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在教育上,家长千万不要揪着一件事情不放,而是应该在一次和孩子有效的交流之后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从而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说他们再也不会为老人玩了。
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不要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奖励来督促孩子的学习,这样对于孩子的教育根本就是没有用的,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的学习是为了自己而学,这样才是有用的教育方式。
家长们应该学习适合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方式,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也不必于拘泥于一种单一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才是正确的教育观。了解更多心理知识,帮助我们正确对待事物,这才是形成正确行为处事的价值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