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阳光心健心理讲师团专家张咏梅老师为云南省绥江县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一场题为《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及特殊学生问题处理的工作策略》的专题讲座。此次培训聚焦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尤其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能力,助力教师破解“学生难管、家长焦虑、教育乏力”的难题。


聚焦农村教育痛点 剖析留守儿童心理需求
针对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 “教师累、家长苦、学生难管” 现状,张咏梅老师结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重点解析了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亲情缺失导致的安全感不足、隔代教育引发的行为偏差、学业压力造成的自我否定等。她强调,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往往 “根源在家庭,呈现在学校”,需要教师用 “爱的力量” 建立信任关系。
破解难题:特殊学生问题处理指南
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张老师从“发展性问题”“特殊群体需求”“心理行为问题”三方面展开分析:
发展性问题:聚焦自我认知、学习关系、同伴交往、亲子矛盾等常见挑战,通过案例解析提出“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构建支持性师生关系”等策略;
特殊群体关怀: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等需个性化关注,建议教师通过定期访谈、家校联动提供情感支持;
心理问题干预:张老师强调“心理问题不等于心理疾病”,并分享“三原则评估法”(主客观统一性、心理活动协调性、人格稳定性)和专业转介流程,确保学生获得科学援助。
老师学“心”招:用游戏激发自信
讲座中,张老师以“鼓掌游戏”为例,让教师亲身体验“实际能力远超自我预期”的喜悦,呼吁教育者以行动践行心理健康教育。许多人原本以为自己只能拍几十下,结果实际拍了上百次!专家说:“孩子们就像这样,潜力比我们想得大得多。多鼓励,他们会更自信!”她总结道:“梦想在前,行动为舟。唯有将策略转化为日常实践,才能真正守护学生的心灵成长。”
老师们的收获:原来可以这样做
一位参加培训的老师说,“以前总觉得心理教育是专家的事,今天才发现,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小游戏就能改变孩子。”其他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性,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补偿”“正向激励”等方法,为农村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小贴士:
文中提到的“鼓掌游戏”怎么做?
1、让孩子猜猜自己1分钟能鼓掌多少次;3、讨论“为什么实际次数比想象中多?
2、实际计时鼓掌,数一数结果;
”——告诉孩子:“你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