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通过反复的实验和摸索,证明音乐不仅直接作用于听神经,而且还可以影响周身筋肉、血脉等的运动和内分泌的变化。近代实验学家们应用种种仪器测验音乐对血流循环及脉搏起伏的影响。其中科学家Feary等人发现,“声音可以使筋肉增加能力,快速和愉快的音乐尤其可以消除筋肉的疲劳”。
Mentz则认为,“凡在音调完全和谐时,音的强度猛然更换时以及一乐调将终止时,血脉和呼吸都变快”。另据Hyde报告,“悲伤的音乐可以使血脉速度变快,愉快的音乐可以使血脉速度变快”。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当音乐节奏强烈、乐声昂扬时,欣赏者的呼吸会加速、加深,心跳会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分泌也相应增加等等一系列变化反应。同时也证明了节奏缓畅而韵律安详的音乐,能够降低人体内具有兴奋作用的激素,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民族乐曲和各种摇篮曲。聆听这样的音乐,可以使人感觉轻松、舒畅,从而稳定了情绪,调节了心理。意大利一位外科医生扎泊洛通过研究认为,巴赫的音乐能减轻消化不良,莫扎特的音乐能减少风湿关节痛,舒伯特的音乐能帮助失眠病人入眠,享格尔的音乐则能解除失恋以及其他感情上的痛苦。因此,从多种角度来看,音乐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产生镇静、镇痛作用,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物质代谢,使精神和肉体上的障碍通过音乐疗法来达到特殊的康复目的。
所以说,音乐中旋律的刚劲与柔美,节奏与节拍的长短与轻重,速度的快与慢,力度的强于弱,音区的高与低等等方面的不同,分别表现为镇静作用、兴奋作用、降压作用、情绪调节作用等不同的治疗效果。音乐沟通了人们的感情,发展感觉动力和启发认识活动。对特殊儿童存在的注意欠缺、多动障碍、孤独症、忧郁综合症、大脑功能障碍、后天的迟钝、孤僻失眠等精神状况,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特殊教育学校更应将音乐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教学之中,探索出一套适合特殊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音乐可以对人的生理产生不同的反应,如心率和脉搏的速度、血压、皮肤电位反应、肌肉电位和运动反应、内分泌和体内生化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内啡肽、免疫球蛋白)以及脑电波等等。音乐的节奏可以明显地影响人的行为节奏和生理节奏,例如呼吸速度、运动速度节奏、心率。另外,不同的音乐可以引起各种非常不同的情绪反应。同时音乐也是一种独特的交流形式,虽然一首歌的歌词可以传达一些具体的信息,但是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交流意义是非语言的。Gaston指出:“音乐的力量和价值正在于它的非语言的内涵。”音乐的这一交流特点对于临床治疗来说是关键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当语言的努力归于失败时,音乐可以帮助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而这一关系正是治疗成功的基本动力。另外,由于音乐是一种存在于时间里和由物理结构(空气分子的震动)形成的一种现实存在。这一现实存在是可以被听到、感到、测量到、和用图表和符号代表出来的,因此音乐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媒介来帮助那些从现实和社会中退缩出来的病人从新回到现实世界中,建立起与外部现实世界的联系。
音乐疗法适宜人群
忧郁的病人宜听“忧郁感”的音乐 不管是“悲痛”的“圆舞曲”还是其他有忧郁成分的乐曲,都是具有美感的。当病人的心灵接受了这些乐曲的“美感”的沐浴之后,很自然会慢慢消去心中的忧郁。这是最科学、也是最易见效的方法。
性情急躁的病人宜听节奏慢、让人思考的乐曲 这可以调整心绪,克服急躁情绪,如一些古典交响乐曲中的慢板部分为好。
悲观、消极的病人宜多听宏伟、粗犷和令人振奋的音乐 这些乐曲对缺乏自信的病人是有帮助的.乐曲中充满坚定,无坚不摧的力量,会随着飞溢的旋律而洒向听者"软弱"的灵魂.久而久之,会使病人树立起信心,振奋起精神,认真的考虑和对待自己的人生道路。
记忆力衰退的病人最好常听熟悉的音乐 熟悉的音乐往往是与过去难忘的生活片段紧密缠绕在一起。想起难忘的生活,就会情不自禁地哼起那些歌和音乐;哼起那些歌和音乐,也同样会回忆起难忘的生活。使记忆力衰退的病人常听熟悉的音乐,确有恢复记忆的效用。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最适宜听抒情音乐 有人做过实验,听一首抒情味很浓的小提琴协奏曲后,血压即可下降1.3~2.7kPa。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需要的是平静,最机会的是那些有可能使他们听后激动的热情太甚的音乐。
产妇宜多听带有诗情画意、轻松幽雅和抒情性强的古典音乐和轻音乐 这样的乐曲可帮助产妇消除紧张情绪而心情松弛、充满信心、减少疼痛感,有利于生产。绝对不宜听那些节奏强烈、音色单调的音乐。特别是迪斯科音乐。
总之,音乐治疗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欣赏,它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乐曲旋律、节奏中,使病人心理上产生自我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