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健康长寿,就应该在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不被小事所困扰,不钻牛角尖,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时刻以健康向上的状态面对生活。经过科学研究表明,影响长寿有诸多心理因素,因为我们不妨多养成注意以下心理因素,让自己更长寿。
1.保持适当焦虑感。
研究发现,那些人们认为他们生活中无忧无虑、异常快乐的人大多并不长寿。弗雷德曼说:“我们经常听到的劝告是:要快乐,要高兴,这样才会健康。然而,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有的时候适当的发愁也是件好事。”多项研究证实,适当忧虑有益健康,对男性而言,尤其如此。因为心中担忧某事,便会全盘考虑各种可能性,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2.做自己喜欢的事。
研究发现,积极运动对长寿很关键。那些等到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才去运动的人往往难以持之以恒。因此,生活中找到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且坚持下来,这样更加能让自己保持积极的状态。
3.不对自己有过度乐观的想法。
那些过度乐观的人因为对生活过度充满信心,因此他们更可能做一些高危险行为,如抽烟、酗酒、吸毒、飙车等,所以过度乐观的人相反并不会健康长寿。而对未来较悲观的人可能会更重视健康与安全,更懂得自我防护,并鼓励身边人一起行动,这样的人也更加长寿。
4.积极参与社交。
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无论你的内心是否感到孤独,没有社交都会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理学家鼓励老年人要积极参与社交,相反,如果退休之后不参与社交活动,往往会变得孤独寂寞,更别提长寿了。
5.保持成就感。
为什么有那么多长寿的人在退休之后仍然活跃在各个领域?与早早退休无所事事的老人相比,退休后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老人寿命更长。舒适的工作环境、事业成就感能让人保持快乐,而追求目标的人往往更长寿。
6做任何事有认真的态度。
研究发现,童年时期态度认真是预示长寿的一大信号。认真的人会多做有益健康的事。有韧性、值得信赖是长寿者的两大特点。要想长寿,从小、从现在起就要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节俭、坚持、注重细节和有责任心都是长寿秘诀。
要想长寿健康就要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这不仅可以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轻松,让自己每一天都更有活力,有目标,还会促使自己在生活、学习上变得越来越有动力,进而取得成功,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您遇到一些心理问题,也要及时解决。阳光心健心理老师专业解答各种心理问题,如有疑问欢迎致电咨询,咨询热线0551-65140884,6514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