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正常人来说,如果别人需要麻烦自己做好一件事情,那么自己在尽力之后如果还是做不好就可以向委托人直接说明情况,但是对于一些性格中讨好的人来说,他们却很难直接拒绝别人,而是自己想方设法的想要做好别人交代自己的事情。对于讨好型人格来说,他们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心理边界,在很多时候既让自己心理疲惫,也会伤害别人。
阳光心健心理老师认为,“讨好型人格”最可怕的地方是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底线和原则的人。而在传统教育中,女孩往往是教育得最多的要成为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父母教导你要听话,不能一言不合就撒娇。遇到冲突,要学会忍耐,有人抢了你的玩具,要学会分享,让别人也玩一会儿,其实这样的教育在孩子长大之后他们容易成为一个处处想要讨好别人的人,但是却忽略了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
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中,你越是讨好别人,别人越是视你如空气,反而那种界限感明晰、有原则和底线的人,可以得到大部分人的尊重。
个人边界,也就是在和别人 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要有自己的个人准则、规定或限度,以此来分辨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是可以被允许的,以及当别人越过这些界线时自己该如何应对。
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个人边界,说一个人“边界意识好”,意味着他对待交往尺度能足够敏感和坚定,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做的事是否正确,清楚自己能够接受哪些对待,不能够接受哪些对待,面对质疑和否定,会大胆拒绝。而不是想着一味的要去讨好别人,那样只会让别人以为他们提出任何不合理的要求自己都会答应。
人际关系是在推拉扯拽中维持动态平衡的,并不是你不拒绝别人、顺从别人,别人就认可你。人们通常会尊重和高看一个敢于坚持原则的人。
有的时候讨好型任何误以为亲疏远近,比死守边界重要。如果越界了,他们第一反应不会心理不适而抗拒,反而劝说自己弱化界限是为了走向亲密。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产生焦虑,导致浪费时间和自我丧失。
一个有自己个人边界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因此,他们会更加明白自己在追求哪些东西,而不是像讨好型人格那样只会为了满足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而只知道满足别人的要求,不会拒绝他人。
清晰的内心边界助你脱颖而出。人生之路充满选择,只有懂得拒绝干扰,才能塑造理想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