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中精神分析初级班学习随想
蚌埠求是心理咨询中心 杨丽君
四天的合肥学习,在轻松愉快中我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丛中老师的诙谐、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个初学者来说,谈谈我的感想。
对求是团体的印象:积极 向上 团结
对丛中老师的印象:朴实 顽皮 严肃 学者
对自我: 价值感 平静
总的来说,精神分析确实像一把刀,一层层剥掉包裹在人性之外的衣服,让最本真的人性展示出来。面对最本真的人性,会有些让我们惶恐,因为我们看惯了穿着服装的人性,一旦看到真实的它肯定有些不习惯,但是,我确实感受到了,本真的人性确实更美。
自我分析:
一直以来,我纳闷“为什么我没有别人自信?”比我强的人充满自信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并不怎么样也那么自信呢?后来我找到答案,是别人的心态好。我试着通过调整心态增加自信。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心态就是精神分析的自我意识,是对自身及对客观世界关系的反映,包括对自我的认知、判断、评价、态度。不是我不够好,是我对自己的不接纳,对自己的评价低。潜意识里用自我的部分代替了自我的整体,放大了自我的短处,忽略了自我的长处。
自我意识是有一个发展与形成的过程。
共生期:出生后至3或6个月内 在这一阶段妈妈持久稳定、前后一致的及时回应及共情,呵护孩子,使孩子有无所不能感、存在感、幸福感。
分离阶段:6个月后,随着自我能力的发展,激发出孩子从无所不能感走向弱小无能感,明显依恋母亲。形成良好的母婴关系可使婴儿安全、幸福、自信。想必此阶段的关系不良是造成不自信的原因之一。
客体关系理论探讨的就是婴儿与母亲的关系如何影响个体的精神结构以及个体如何成长起来,将人格发展的重心从俄底普斯情结转移到从出生到3岁的俄底普斯前期的冲突之上。是心理动力取向的人格发展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源自寻求客体。客体关系理论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更强调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不自信的根本原因。明白了我是谁,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
生命的感受原本来自于我们的心灵,而我们却背离了一片大海,远走他乡去寻找散布于各个角落里的零星水洼。当躯体疲惫了的时候,当精神茫然的时候,我们不妨回到那个已经远去了的家园。
经过四天的学习,虽然自己有了很多的收获,但却也不敢说对精神分析有多么的了解,最多只能算是闻一闻精神分析的气息,当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去学习,去体验,更深层次的触摸精神分析。